吉林大学信息公开网
首页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吉林大学2016年工作要点

发表于:党委办公室 点击:

吉林大学2016年工作要点

(经2016年3月31日中共吉林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2016年是学校“服务教学、关爱师生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契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依法治校为坚强保障,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国际化战略上求突破,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关心关爱师生上见实效,为学校“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2016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财经管理体制三项重点改革任务,统筹推进其他专项改革,不断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力争到校经费超13亿元,全年获得国家级奖励2-3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力争到校经费突破9000万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高层次项目立项数量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重点研究基地1—2个,CSSCI论文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六名,SSCI论文数量较上一年度翻一番;新增高端人才和引进优秀人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在校留学生数超2500人;全校可支配性收入较上年增长7%左右,获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额超亿元;成果转化和智库作用显著提升;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和谐吉大建设取得实效,学校核心竞争力有效增强。

一、以筹备召开党代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完善理论学习工作机制,构建理论学习宣讲制度,创新理论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宣传的实效性。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做好理论学习试点单位和理论学习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法纪教育、警示教育。

2.筹备召开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总结经验,认真撰写好党代会“两委”工作报告,严格标准、程序,做好“两委”委员提名、推荐、选举工作,做好大会召开期间的组织协调、保障服务等工作,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确保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圆满召开。深入学习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3.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为重点,做好2016年院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基层党建工作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党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修订完善《吉林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着力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深入开展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着重加强国防生、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结构完整和发展规模均衡。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修订处级领导干部选任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校部机关机构管理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届满重新聘任及学院、附属医院、直属业务机构行政班子换届工作。做好五级、六级职员聘任管理工作。深化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及抽查核实工作,严格干部兼职和出国(境)审批及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加大干部校内外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力度。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5.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制定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继续开展“三育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党员教师延伸,不断加强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引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成立学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党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训工作。鼓励和引导广大教职工依法、有序、广泛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着力抓好“巾帼建功在行动”工作,进一步发挥共青团服务青年师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实践育人。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执行“六大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意识和分管领域内的纪律建设意识。重点推进院级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形成“上下连贯、不留缝隙”的责任落实机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完善、程序严密、公开透明、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规范管理自查自纠工作。深化相关领域的专项治理、审计等工作,拓展校内巡视工作。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实行 “一案双查”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完善典型问题通报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

二、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8.全面落实《吉林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坚持以立德树人和提高质量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改革、财经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3项专项改革。扎实推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学科建设与科研体制改革、资产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信息化改革、办学布局优化调整改革、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其他9项专项改革。

9.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着力构建“三种环境”为主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完善学分制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启动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十项计划”。扩大本科生海外交流规模,当届本科生海外交流比例达到5%,引进本科生海外优质课程20门以上。每年支持1300个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实现当届本科生参与率累计达到50%。建设50个高水平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中心和1个高水平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组织完成“(本)硕博连读优秀研究生推荐选拔计划”,组织实施“吉林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出版资助计划”。开展研究生教学研究与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制定《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加快推进人事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推进人事分配管理重心下移,完成“人才学术特区”和综合改革试点学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吉林大学教职工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推动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落实管理干部职员聘任改革。开展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高端人才后备力量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稳定工作。推进津贴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向绩效工资发放模式过渡。

11.加快推进财经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推动财务预算模式改革,实现资金资源配置公开化、科学化。推进财务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学院的预算编制权、办学经费自主配置权等经济权限,落实预算收支责任。试点建立以学院为主体的资金管理和成本核算体系,建立面向院系的筹资激励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配合校内津贴及分配模式改革,推进实施对学院的人员经费管理重心下移。结合后勤管理改革,推进实施公用消耗和公共服务的分类分级成本分担。结合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建立学校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使用效益评价机制,规范收益分配管理制度,促进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学校校办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股权)投入、退出、再投入的发展机制,保障学校资金资产的投资收益。

12. 科学编制学校“十三五”规划。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全面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编制并实施好《吉林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做好各专项规划、院级规划的编制审核工作,推进规划实施与预算、资源配置、综合改革、考核评估的全面结合。

13.加强依法治校与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实施意见》,继续做好普法宣传和法律事务工作,探索完善师生权利保护和救济制度。完善依法治校与制度体系建设专项改革实施方案,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启动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三、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14.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重点,推进教学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创新,优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环境,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建设,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系统提高本科教学内涵建设水平。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加强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进一步调整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继续做好学位点专项评估和合格评估工作。组织实施“研究生海外优质课程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继续教育质量。

15.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探索开展学科国际评估。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重点建设为抓手,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做好参评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工作。继续推动已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争取国家立项支持,重点培育“新物质创造与转化”“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低碳汽车”等协同创新中心的申请认定。做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建设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保持产学研合作经费到款稳定增长。

16.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实施《吉林大学智库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培育,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展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继续实施“学术名家自由探索计划”“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组织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工作,实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提升计划”。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学科、队伍、基地、平台、学术等相关科研资源,实现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文科发展。

17.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高端人才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百名海外博士引进计划”。积极推进引进人才的有序流动,逐步建立“引才、育才、用才”相配套的管理模式。全面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服务与管理工作。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鼓励并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培训和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加大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构建符合校情的引才育才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博士后的分类招收、合约管理与目标考核,不断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区”,制定实施校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18.完善对外开放办学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吉林大学国际理工学院(珠海)的论证和筹建工作,继续推进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着力推动中俄高科技合作平台、新型智库、中韩政产学研国际合作平台、中美新药研发中心与生物医学研究院、中以创新创业平台、中英动物医学平台等重点合作项目,通过高水平国际合作,推动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启动实施新一批的双学位项目或联合培养项目,力争各教学科研单位都能与国(境)外伙伴共同开设联合培养项目。在“111计划”、国际化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外专千人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重点引智项目基础上,探索建设国际化示范学院,拓展一批特色引智项目,尝试聘任国际职员。进一步提升北国风情冬令营和暑期研习营的品牌效应,打造“行摄台湾”专题调研和两岸联合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尝试启动硕士层面双联学位项目。建设完善英文网站。

19.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继续推进落实“吉林大学服务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建设,与长春市高新区共同推进“北湖计划”实施。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学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中的重要作用,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落实与吉林省各地市州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发挥学校特色与优势,积极推进定点扶贫工作。以服务求支持,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工作,积极争取吉林省人民政府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为学校实施“双一流”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0.增强服务保障支撑能力。强化预算收支责任落实,积极组织预算收入。准确把握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精神和政策导向,提升资金投入绩效,努力争取国家投入。着力在基本支出投入相对稳定的新形势下,针对重构的项目支出投入体系,争取更多专项投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费收缴机制,及时足额完成各类学宿费收入。促进学校科研经费提升,增加学校资金总量。进一步完善创收收入和回收收入的责任机制和捐赠收入的激励机制,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确保学校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21.大力做好校友工作。做好70周年校庆筹备组织工作,达到扩大学校影响、激发校友情怀、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内涵发展的目的。加强校友联络和基金筹资工作。加强地方校友会建设,力争实现地方校友组织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全覆盖。继续加强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推进校院两级校友工作、筹资工作机制的建立。

22.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荣校”战略,继续推进学校校园道路、楼宇命名及校园道路标牌安装、校园名人塑像安置规划等工作。完成向鼎新楼的搬迁工作。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及大学文化建设项目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省、校三级联动项目建设体系。筹备编辑出版《吉大学人》《吉大经典》《吉大周刊》等系列丛书,形成系统的文化成果。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完善校史编撰工作。

23.加强招生管理工作。做好“国家贫困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工作,提高本科生农村学生比例。积极推进按类计划、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本科生招生工作模式。选择部分专业在黑吉辽等生源大省恢复提前批次招生,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对护理学、动物医学等11个高调剂率专业继续实行“单独代码”招生,扩大实施招生省份。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选择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及部分理工类专业,进一步扩大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试点范围。坚持博士生全脱产学习。

24.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改革,继续做好信息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推广学校电子校务平台应用,进一步整合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组织开展网站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努力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处理能力。

四、以坚持共享发展为目标,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25.提升学生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吉林大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规范辅导员的选拔、考核、奖惩、转岗等工作。推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建设。做好辅导员优秀典型的选树宣传工作。努力培养一批政治信念坚定、工作成效显著、学术底蕴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思政人才,推出一系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著作和理论文章,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型智库。

26.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依托“学校-校区-学院-班级”四级资助工作管理体系,通过“奖、贷、补、助、勤、免、捐”全方位的个性化帮扶救助和系统化的资助培训,不断完善学生帮扶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十个一爱心工程”,大力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蒲公英计划’”。整合校内外助学资源,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勤工助学岗数量。加大资助政策及工作成效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平台”“百名辅导员走千家”“资助诚信教育宣传月”及“资助政策宣传”等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资助信息与学生的无缝对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危机干预建设。

27.全面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和创业扶持体系,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指导体系、援助体系、信息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推进的工作目标。

28.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清理核查学校教室(阶梯教室)、报告厅等教学资源,加强统筹使用。逐步推进所有校内体育场馆、文化活动场所免费向师生开放。充分发挥好鼎新楼内图书馆、大讲堂、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开工建设中心校区新体育馆和南岭校区工程训练中心。加强档案的收集、开发和利用,逐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全面实施“校园一卡通”二期项目,更新“校园一卡通”系统设备,完善系统应用功能,逐步扩大“校园一卡通”应用范围。继续加强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机制,加快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29.加强离退休工作。全面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加强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室)建设,积极为老同志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强对孤寡、空巢、失能老人的服务管理工作,形成学校、校区、学院三位一体合力做好离退休工作的良好局面。

30.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做好2016年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实施工作,保证学校房舍等基础设施良好以及供水、供电、供暖设施安全运行。加强沟通,推进前卫校区、南岭校区共22栋集资建房产权确权工作。办理职工个人房屋产权证。做好学校公有周转住房政策的宣传、分配、管理工作。继续为符合货币化分配人员发放住房补贴。推进学校职工住宅实行物业化管理。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病媒生物防制和灭鼠、冬季扫雪的组织等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工和学生食堂饮食卫生的督查工作。加大对校园方砖改造、绿化等的投入。实施新民校区基础楼、办公楼文物修缮工程。推进附属中学慧谷学校、和谐家园幼儿园及和谐家园小区卫生所建设。提高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职工收入水平。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做好中心校区基础园区物业外包试点工作,促进学校后勤向高水平、集约型方向发展,加快学校创建生态文明绿色校园建设进程。

31.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在制度建设、基础工作、队伍建设、安全教育等方面创新发展,进一步探索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校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巩固和提升我校安全维稳工作现代化、专业化水平,保持校园安全态势。


吉大主页 吉大新闻 吉大电视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 吉林大学 信息公开办公室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