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确保顺利通过2020年验收的攻坚之年。
2019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对标中央部署要求,对表学校建设方案,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放管服”理念,推进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力推动落实“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聚焦本科教学质量、聚焦高端人才引育、聚焦重大科研攻关,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加快推进学科内涵式发展
1.着力“双一流”学科建设
目标任务: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提升实力。发挥一流学科引领进步、改革示范、凝聚人才、开放发展作用,全面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工作措施:统筹建设资源,加大资源向“5+6”个“双一流”学科的倾斜支持力度,实施分层推进,加强重点突破;完善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突出质量导向,强化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以绩效为杠杆,加强动态调整;完善评估体系,健全评价机制,加强对一流学科的年度考核和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实施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2.优化学科结构布局
目标任务: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学科建设资源使用效益。促进交叉,培育新兴,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体系。
工作措施:开展学科生态体系建设调研论证,完善学校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重点和建设路线图;探索建立学科建设的竞争约束机制;进一步缩减学科规模;完善分类分层动态建设机制,提升学科建设资源使用效益;突出综合优势,布局新兴交叉,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推动跨学科、多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倾斜支持仿生科学与工程、人与动物共有医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交叉学科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
3.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
目标任务:加强制度设计,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学科建设活力。
工作措施:加强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建设任务,实现学科建设资源按需有序配置;加强学科群建设,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学科建设组织模式;强化学科建设首席负责人制度,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科内部建设机制;对标国际,关注第三方评价,加强院校研究,探索遵循学科成长规律、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学科评价制度;深入推进《吉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实施,下放学科建设自主权,发挥学院的建设主体作用,强化服务,加强监督,释放发展潜能和发展活力。
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任务: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
工作措施:持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制定实施《吉林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一流本科教育60条);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探索设立文史哲、地球科学、基础医学、工程基础等拔尖计划试验班,继续开展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培养试点工作;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治、卓越新闻、卓越农林等各专业“荣誉培养计划”实施;推进按大类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制定实施《吉林大学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一流研究生教育40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校内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与评价机制;加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分流和考核机制;继续完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贯通硕博课程体系,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试点改革工作。
5.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目标任务: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科学、优质课程体系。
工作措施:实施“公共基础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全面提升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整体水平,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推动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大力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逐步缩小班级授课规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建立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个人与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100门本科生优质海外课程;以学院为单位加强体育工作,推进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编印课程和实践大纲,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扩大混合式教学和移动端进入课堂范围,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建设,开展课程思政系列专题活动;按照教育部“双万计划”目标要求,开展本科创新示范课程建设立项,推动课程改革创新。
6.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目标任务:优化招生工作机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升招生工作质量。
工作措施: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生源结构,科学编制本科招生计划,拓宽接收硕士推免生的高校范围,适度提高本校硕士推免生比例;推动“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环节形成良性循环;落实本科招生宣传以学院为主体,研究生招生宣传以导师为主体,学院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本科宣传范围覆盖31个省市区,至少在每省区建设5所优秀生源基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至少派出5组导师队伍针对目标院校开展精准宣传;推进招考分离改革。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标准,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型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为标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制定实施《吉林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吉林大学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吉林大学学生工作论坛(沙龙)试行办法》《吉林大学辅导员系列赴海外学术研修试行办法》《吉林大学本科生班主任队伍建设试行办法》等制度文件,修订完善辅导员考核奖励办法;健全博士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制度;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按照平稳过渡、逐步落实、有序推进的原则,2019年开展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解决专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从无到有的问题,利用2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政队伍;做好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工作,制定《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科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编写《“学业导航”学习经验分享手册》,开展“央企精神进校园”“优秀校友母校行”等活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推进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心理育人方向)、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探索推进“蒲公英资助计划”等发展型资助项目;制定《吉林大学家访工作暂行办法》;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服务工作。
三、大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8.大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目标任务:在重大和高层次项目争取、横向项目拓宽、精品成果产出、科研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搭建、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创新和进展,力争在重点智库建设、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工作措施:适时启动新一轮“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评选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家自由探索计划”“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施国际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筹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国际研究院”;加强高端智库培育,成立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筹建东北亚区域发展研究院,举办智库发展论坛;完善成果获奖等级认定工作,制定高水平成果追溯奖励办法,实施网络舆情类成果认定办法;加强各级各类项目申报组织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总数获立5项左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立项数量保持全国高校前列;进一步扩大横向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力争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到帐经费突破亿元。
9.大力提升自然科学研究水平
目标任务: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瞄准新兴前沿方向,大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稳步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努力争取国家重大专项。
工作措施:开展“双一流”学科科研规划研讨;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基地为基础,培育建设“工程仿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地下资源与信息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争取获批建设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全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建设,积极谋划“太平洋域火山与岩浆系统监测设施”“先进综合仿生系统研究设施”立项工作;积极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建设工作;实施“交叉科研专项”和“国际合作科研专项”;积极谋划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推动国防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科研经费总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超过400项,力争获得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一等奖科技奖励11项以上;持续发表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技论文,力争SCI论文数量达到4,600篇,获批发明专利1,100件以上;加强学校科技服务国民经济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省校共建“双一流”项目,集中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与互联网+、现代农业”六大领域构建产业群;进一步推动教育部办公厅“绿色通道”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扩大智力密集型项目和纯理论基础研究项目的间接经费比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做好迎接保密二级资质复查工作。
四、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0.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目标任务: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体制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激发人员活力。
工作措施:改革人员聘用制度,修订《新聘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吉林大学人事代理暂行办法》,以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为试点,试行新聘教师“预聘-长聘”新体制,适度上浮业绩津贴比例,扩大试点学院自主支配权;完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中层单位考核实施细则,全面落实教师考核制度;完善现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分类管理,细化考核指标,提高重大标志性成果的权重,探索“代表作”制,建立合作成果“共享”机制,克服“五唯”倾向;加强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系列各级职务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试行)》。
11.提高人才引育质量
目标任务: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完善引进人才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作用。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选拔机制,下放重点培养阶段评审自主权,扩大培养覆盖范围;为青年教师提供丰富的海外研修资源,拓宽资助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研修;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学校人才跟踪机制,成体系、有策略地跟踪校友“苗子”发展过程,持续、全过程地指导和提供帮助,提高他们回到母校工作的比例;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海外人才交流会,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鼓励学院依托国际顶尖学术会议开展招聘宣传活动;办好鼎新学者论坛;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吉林大学人才引进办法》和《吉林大学高层次人才考核实施办法》,完成高层次人才岗位聘任工作全员覆盖,加强和规范高层次人才聘期管理,激发科研活力,挖掘科研潜力,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目标任务: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水平。
工作措施:推进教授、副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岗位职责;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进督学、同行和学生评教方式;健全教师教学荣誉奖励体系,开展“杰出教学贡献奖”、教学名师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奖励;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精英、教学名师,打造专业化教师培训队伍;制定《关于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政策机制和实施方案,健全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培养和培训体系,完善相关激励和奖励制度。
1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目标任务:以“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师德修养。
工作措施: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和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制定师德建设指导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失范调查处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成立师德建设校院两级工作机构,加强审核把关,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加大学风建设力度,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营造守正创新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开展吉林大学第六届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五、持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
14.提升国内合作质量
目标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务实推进校地合作,构建一流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形成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
工作措施:全面总结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国内合作总体情况,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学科,大力推动已有合作协议落实落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与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深化与吉林省的全面合作,拓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深入合作,不断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谋划,主动出击,推动与中央企业、其他大型企业的合作,深化与一汽、中车等省内重点企业的合作,促进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毕业生就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附属医院、附属学校服务地方的积极作用;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制度;搭建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平台,加强专利数据分析,推进不同专利分类转化;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开拓国内合作新渠道;修订《吉林大学理事会章程》,完成学校理事会组建工作;加强校友工作,筹备召开吉林大学校友会第三次校友代表大会。
15.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竞争力
目标任务: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合作交流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工作措施:制定《吉林大学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鼓励学院自主设计项目,积极参与学生国际竞争力卓越计划,建立多层次、多元化项目平台,面向在校学生提供丰富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发挥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的平台作用,务实推动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的项目体系建设;做好海外孔子学院建设工作;新增5家世界前100高校作为学校伙伴院校,实现部分欧洲国家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伙伴的新突破;成立吉林大学国际学生海外校友组织;2019年国际学生力争达到2,600人。
六、加快推进和谐吉大建设
16.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目标任务:全力做好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结合中央文件精神,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提高各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加强和改进工作,落实教育部党组“七个绝不允许”与“五个不发生”底线要求,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工作措施: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教育引导,加强预警防范,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隐患,积极调整完善工作预案;提升校园安全能级,加强校园反恐防范工作,做好校园重点部位、重要设施、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有效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防范稳定风险事端,强化舆情监控工作,加强校园网、校报、校刊、电视、广播等校内媒体管理;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做好预警预防和教育稳控工作;继续做好学校总值班工作,实行领导带班值守,24小时值班制度;校内各有关部门及各院级单位遇到重大突发情况或重要信息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并在处置过程中做好全程跟进报告工作;加强形势研判,完善应对策略,提高处置能力。
1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目标任务:进一步凝练、继承、弘扬吉大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工作措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制定《吉林大学2019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积极配合长春市国家级文明城市迎检工作,积极参与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竞赛评比活动;继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红白黄”三源色精神,举办吉林大学医学学科暨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创建80周年纪念活动,创排原创话剧《白求恩》,开展原创话剧《黄大年》、原创音乐剧《黄大年》校内外演出;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创办“建国70周年”吉大发展史展览活动,复演《长征组歌》《吉人天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以良好校风带学风促教风;推进学校物态文化建设,梳理六校区楼宇、道路、景观石、塑像命名及摆放工作。
18.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目标任务:整合共享资源、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
工作措施:增强财经保障能力,努力增收节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资金监管,着力提升财务服务能力;深化经费管理权限重心下移,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与效益,推动贵重仪器开放共享及公共平台建设;做好智慧校园建设,构建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的智慧校园应用;进一步拓展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法,提升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
19.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作用
目标任务:深挖学校资源潜力,完善公共资源管理机制,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环境。
工作措施:完成中央高校房屋修缮与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16项;加强前卫南区体育馆工程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确保按时交付使用;适时启动政法大楼建设;制定《吉林大学教室建设标准》,建设一批标准化教室;全面推进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启动基础园区物业第二轮外包服务招标。
20.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
目标任务: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稳妥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工作措施: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力推进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对学校所属企业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依据国家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政策,结合企业实际,分类处理,力争达到“改制一批,出售或划转一批,注销一批,冷冻一批,规范一批”。
21.营造和谐幸福校园氛围
目标任务:调动挖掘一切潜在力量,群策群力推动学校发展。
工作措施:加强群团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吉林大学教职工荣誉退休制度》,加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继续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加强美丽校园建设,按照“春有嫩绿,夏有花香,秋有色彩,冬有雪霜”的规划,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森林式校园”“园林式校园”;加强安全校园建设,做好饮食安全、用水安全、消防安全、电梯安全、交通安全、楼舍安全等相关保障工作。
七、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22.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目标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工作措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紧密结合,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落实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网站平台建设,强化领导干部带头学、深入学;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全校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守初心、悟初心、践初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在全校知识分子中常态化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3.落实重大专项任务
目标任务: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效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
工作措施:在全校范围内坚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在校园滋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学校师生的幸福感、安全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党委全委会议、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议事范围、议事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深化巡视整改,落实学校深化巡视整改工作方案和台账,确保整改到位;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实行“院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和“院长工作例会制度”;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推动形成学校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定点扶贫通榆县任务;全力落实“高校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
2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目标任务: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质量。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任期目标考评及考评结果运用。
工作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梯队,落实《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制定《吉林大学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办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定《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明确任期目标,加大考评力度,强化结果运用;落实《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填报和抽查核实工作;严格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批与规范化管理;制定《吉林大学处级干部兼职取酬管理办法》,严格处级领导干部兼职审批。
25.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目标任务: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完善学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院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工作措施:坚持做好学校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评审确定学校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变;做好首批入选全国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配合教育部做好中期评估工作;积极向省委教育工委申报全省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以修订完善院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和院级党组织会议“两个议事规则”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院级单位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按上级要求做好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相关工作;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依托“新时代e支部”,严格按《条例》规定推动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规划,评审确定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大力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改进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从严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
目标任务:推进学校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
工作措施:举办“同心同行,筑梦吉大”统战成员论坛,开展“自己讲,讲自己”活动;加大党外人士培训力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和统战群团工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品牌创建活动。
27.加强全面从严治党
目标任务: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坚决整治师生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做好校内巡察工作。
工作措施: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政治监督,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强选人用人情况监督,完善廉政档案建设,严把廉洁意见回复关;落实好中央《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精神,严格落实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不断完善学校纪检工作体制机制,拓宽监督范围,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整治师生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持不懈纠“四风”、树新风;完善日常监督体系和制度建设,紧盯重点环节和领域,实现监督全覆盖。加强学校重点岗位和关键部位中层单位负责人工作约谈,继续开展基层纪委书记工作约谈,听取各附属医院、附属学校等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分领域组织专项推进会,压实责任;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加强纪律审查工作,坚决查处“微腐败”问题;切实推进校内巡察工作,制定“巡察工作规程”等文件,对24家单位进行巡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