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信息公开网
首页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吉林大学2017年工作要点

发表于:党委办公室 点击:

 

2017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为契机,以“加强思政与协调发展年”为主题,进一步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吉林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吉林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突出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深化综合改革,稳中求进,狠抓落实,以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加快推进综合改革,不断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改革,推动交叉学科学部建设和发展,加快建立科技创新研究体系,建设“大师+团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汽车研究院、仿生工程和智能制造研究院,推动学校中试基地建设,着力提升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到校自然科学研究经费超过14亿元,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级奖励2-3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科技奖励10项以上,争取SCI收录论文超过4000篇,发明专利授权超过700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力争到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突破1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高层次项目立项数量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 CSSCI论文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六名;引育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数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在校留学生数超2000人;全校可支配性收入较上年增长4%左右,获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额超1.3亿元;成果转化和智库作用显著提升;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和谐、平安吉大建设取得实效,一流大学建设加快推进。

一、迎接党的十九大,重思想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从严治党贯彻到社会主义办学实践、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讲话和会议精神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吉林大学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继续完善校院两级理论学习制度,重点加强基层党委理论学习的督导检查,推进基层党委理论学习规范化。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制定《吉林大学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启动院级党组织党建评价考核体系试点工作,完善并实施《吉林大学基层党建考核办法》,发挥好院级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继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以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为重点,开展先进党支部培育工作,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迎接中央巡视和抓好巡视后的整改为契机,寻找差距,查摆问题,制定措施,认真整改,达到以巡促建、以巡促发展的目的。

3.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中央文件为指导,制定实施《吉林大学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努力开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化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把好政治关,规范教材选用。以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典型选树工作,做好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医德标兵等评选活动,以高尚的政德政风、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学德学风为核心,打造吉林大学特有的淳朴校风学风。

    4.提高党员教育、发展、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化拓展“两学一做”成果,完善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巩固党费收缴自查自纠工作成果,强化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执行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提升党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细化发展党员工作流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日常管理。

5.做好选人用人工作。按照《吉林大学2016年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继续做好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工作。以新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为重点,有计划地系统开展中层领导干部的任职培训和提升培训。加大干部教师校外推荐任职和校内外挂职培养工作力度。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学习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完善健全横纵四清的监督机制,进一步梳理各层级的权力清单、风险清单、制度清单、责任清单。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进一步规范监督执纪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出台相关实施办法,调整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的监督检查方式。制定《吉林大学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施办法》,提高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作风建设, 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教学科研领域落地生根, 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密切关注新动向,不断创新方法,完善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回潮。以强有力的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把检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执纪的重点,抓住“关键少数”,层层落实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解决本部门本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巡视工作,以对党和国家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切实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自觉接受巡视监督,仔细认真查摆问题,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全面深入整改问题,推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坚持立德树人,重质量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7.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吉林大学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内各级党组织要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思想引领计划、队伍建设计划、学风塑造计划、实践育人计划、网络育人计划、校园文化育人计划、学生心理品质提升计划、就业创业育人计划、民生改善计划、安全教育计划等十项专项计划为抓手,开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以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课堂教育和文化阵地管理、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工作改革创新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以加强教学人才体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建设力度,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培养一批政治信念坚定、工作成效显著、学术底蕴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思政人才。创新德育创新示范基地、“思想理论人生:100讲”系列讲座的开展模式,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

8. 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发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后续效应”,结合专家反馈会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加强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提升质量监控与评估作用于质量提高的实际效果,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投入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全面推进“十项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计划”的实施,推进教学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创新,优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环境,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建设,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系统提高本科教学内涵建设水平。

9.组织和协调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适时统筹开展我校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和调整工作。制订并完善适合不同专业学位特点的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包括各工程硕士在内的共4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结合我校情况,完成我校第四轮学科评估参评学科分析报告。

10.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贯彻落实《吉林大学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继续推进(本)硕博一贯式培养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继续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试点改革工作。推动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比例,提高博士研究生校内生活补贴额度。完善“三助”工作机制,明确设岗依据,增加临时岗位,加大培养力度。健全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保障体系。依托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继续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督导,完善校内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与评价机制。

三、瞄准世界一流,重前沿突破,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1.扎实推进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按照《吉林大学“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将主要发展指标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和主体建设学院。围绕规划目标的实现和规划任务的完成,持续推进对教学科研单位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完善总体考核和单项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考核结果与资源配置相联系的工作机制。

12.统筹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制定并组织实施吉林大学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大学科群”建设为核心,打破学科壁垒,加大对现有高峰、高原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整合力度,在更为广阔的学科领域重新谋划和布局,对学科实施分类管理、分层次建设,加快推进优势学科实现率先突破,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13.持续推进综合改革和学科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和各专项改革的深入实施,立足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继续深入做好学科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依托“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实施,创新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完成部分相近学科、重复学科的优化整合,调整部分学科组织体系,适应大学科、大科研的发展。

14.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深入实施学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引育并举,精准施策,在不断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校内人才的支持和激励,构建相互促进、引育结合的人才发展体系。举办“海外人才招聘会”和“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进一步拓宽引才的多元渠道。实施“吉林大学培英工程计划”,大力度支持校内优势学科的青年拔尖人才赴国外顶尖高校开展合作研究。落实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做好两院院士增选相关工作。

15.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积极引领广大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成风化人的神圣职责。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氛围。围绕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配置资源,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相关待遇。修订《吉林大学人才引进办法》。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科发展特点的人才聘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激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人才特区”的政策优势,把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建设成高层次人才从事前沿研究、产生重大原创性成果的重要策源平台,推动学校“人才”与“学科”双引擎长效驱动。

16.进一步推进“人才与学术特区”和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建设。按照《关于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特区建设中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研究确定各“特区”和试点单位的建设方案,制定薪酬待遇等相关配套政策,对教师实行终身教职制度(Tenure-Track),拟纳入“特区”和试点单位的机构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探索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17.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深度参与面向2030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议和实施方案编写工作,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培育。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的申报,争取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深度合作,组织好二级课题的申报工作。积极抓住我校作为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国防科工局共建的高校的机遇,做好学科交叉,加强军民融合。

18.建设好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在推进以科研基础绩点、平均绩点和绩效绩点为重点的全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与评价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实施好我校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工作,推进“大师+团队”的建设模式,创新团队建设机制,实行PI制和团队考核制,产出“大项目+大成果”式的典型成果。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总量以及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19.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在建设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谋划“十三五”“地球深部观测系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建设好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培育仿生工程、人兽共患病防治、深地探测等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认真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迎评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并力争完成吉林省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工作,适时推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申报工作。

20.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继续深入实施《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实施《吉林大学智库建设实施方案》,遴选若干个智库进行重点建设,推进智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推进协同创新建设工作,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管理,进行科研机构负责人换届工作。加强科研成果产出和培育,设立并实施精品成果培育项目,实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SSCI、A&HCI成果提升计划》。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改革,筹划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实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学术休假实施办法》,加快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论坛”。加快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推进ESI学科建设,提升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组织“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海外工作坊”。力争在2017年新增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遴选若干个智库重点建设。

四、深化综合改革,重制度落实,打造高效务实保障体系

21.深化财经制度改革。提升筹资能力,保证学校收入稳定增长。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保障重点建设投入。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财务制度体系,保障规范管理。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与经费监管,防范财务风险。依法依规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吉林省和学校工作实际,做好学校公务用车改革专项工作。

22.统筹推进配套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教职工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出台《吉林大学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实施办法(教师以外系列)》《吉林大学教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逐步推进全员聘用制改革,出台《吉林大学全员聘用制实施意见》,在人才与学术特区和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先试先行,统筹推进。推进薪酬分配及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薪酬分配体系,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和保障作用。

23.不断加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为重点,进一步做好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积极筹建校电镜中心,做实做大做强测试科学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人才引育、考核评估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抓好实验室安全教育、督查管理和问题隐患整改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报废处置处理效率,并加强规范运作。

24.稳步推进经营性资产改革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校办产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理顺学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逐步建立事企分开、权责明晰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监管体制机制。按照“非改即撤”原则,全面开展校办企业清理整顿工作,针对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做好改制、清理和撤资工作。加强对学校全资、控股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科技园工作,理顺科技园内企业关系,做好科技园规划和建设工作。

25.强化公共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完成学生和教师办事大厅建设任务,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中心科学运行模式、考核管理办法和评比机制,促进学校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加大学生公寓硬件改造力度,重点做好朝阳校区、南湖校区、南岭校区危旧学生公寓楼改造和家具更换工作。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建设,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整合校内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启动大数据中心项目。主动适应依法治校新形势,进一步丰富信息公开渠道,深化信息公开内容,增强信息公开工作实效。

26.综合发挥校区综合办协调、管理及服务职能。进一步明晰和细化校区综合办与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能边界。加强与校长办公室协同配合,抓好校区师生办事服务机构建设,优化、细化、规范工作流程。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启动开展跨校区、跨学科学术思想和文化交流活动。全面推进实施保卫、后勤、离退休工作网格化管理,完善以务实、规范、科学、精准、精细为核心的责任管理制度。积极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校区重大维修专项工程管理等有关工作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梳理校区内急、难、险、重事项并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快解决,加强校区安全管理和属地事务管理服务,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27.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质改革。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以全面提升医学学科建设和医学人才培养水平为主旨,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医学部职能定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扎实做好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医疗服务、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充分发掘附属医院学科资源和教学资源,深化附属医院改革。加强医学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学习、传承和弘扬白求恩精神活动,开展白求恩精神研究工作。

五、坚持开放办学,重兼容并包,不断加强国内外合作

28.积极做好省校合作共建协议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按照省校合作协议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吉林省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扎实推进合作协议中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通过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高学校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实现合作共赢。

29.加强科技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建设。以吉林省支持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为契机,集中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与互联网+、现代农业六大领域构建产业群。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运作模式,筹办科技大市场,逐步建立起专业的技术转移队伍。在加强对已有外设科研机构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加大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布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吉林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校地合作新渠道。

30.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完善全球合作网络布局,着力拓展与世界名校的合作网络,填补瑞士、挪威等部分国家合作网络空白,深化与世界名校、特色优势高校的务实合作。推动中俄高科技合作平台、新型智库、中韩官产学研国际合作平台、中美新药研发中心与生物医学研究院、中以创新创业平台、中英动物医学平台等重点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各学科的双学位项目或联合培养项目。进一步扩展引智项目覆盖范围,拓展全外文授课学位项目引智计划等一批特色引智项目。加强“援外培训项目”建设,推动国际汉语教育工作。完善“北国风情”系列品牌项目。建设好学校外文网站和各学院英文网站。

31.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积极推动地方校友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校友(总)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完善各地校友会运行机制,强化校友(总)会的组织引导和综合协调职能,保障校友信息传达和校友工作渠道的畅通,推动各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指导筹备好1987届校友毕业30年纪念活动。承办好“院士回母校”活动,为2017级新生讲授励志成才的大学第一课。

六、推进依法治校,重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构建和谐吉大

32.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十三五”大学文化建设规划为总纲,进一步凝练和弘扬吉大精神,凝聚和彰显六脉合一的优良传统,加强物态文化均衡设计发展,形成共享发展的精神家园。以“文化荣校”战略为核心,以服务师生发展成才为根本,充分发挥“四大工程”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打磨话剧《唐敖庆》,并参加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高校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话剧展演。

    33.进一步改善民生。尽快办理学校集资建房相关手续,加快产权确权进程。做好学校公有周转住房的宣传、分配、管理工作,完善周转房系统。执行长春市住房制度改革货币分配调整政策,做好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工作。做好教职工子女入读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工作,积极解决附属中小学退回公办校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34.建设美好平安校园。做好维稳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校园不稳定事件。严格监督、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加强保密教育,做好保密工作。制定《吉林大学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试行)》,修订《吉林大学校园治安秩序管理规定(试行)》《吉林大学校园经商秩序管理暂行规定》和《吉林大学职工住宅区经商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35.务实做好离退休工作。扎实推进中办发【2016】3号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学校、校区、学院(二级单位)工作联动,并充分发挥学院主体作用的良好局面。发挥老同志作用,组织开展好“建言十九大”调研活动,谋划部署“畅谈十八大、展望十九大”等正能量活动。加强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建设,增加活动场地,改善条件和环境,积极组织老同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老年大学建设,争取办学资源,实现离退休老同志免费入学。

36.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全面落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修订《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党委(总支、直属支部)统战工作的意见》,筹备召开学校统战工作会议。以重心下移为着眼点,以民主党派工作、党外代表人士培训、旗帜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统战团体科学化管理、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宣传和信息工作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学校统战工作。

37.进一步加强群团工作。教育工会方面,充分发挥维护职工权益、组织文体活动、开展日常帮扶的积极作用,筹备召开吉林大学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共青团方面,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进青马工程建设、打造青年全媒体宣传阵地为抓手,着力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打造精品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服务创新创业。妇委会方面,以“巾帼心向党·扬帆新征程”为主题,在全校妇女中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2017年“巾帼建功”创建活动,引导、激励全校妇女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

38.实施关爱学生工程。围绕“精准资助”,实现全方位资助工作格局,继续做好“十个一爱心工程”,拓展校内外助学资源。加强大学生心理干预,实施《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慕课教育教学计划》,完善学生心理教育指导“自助-他助-互助”体系,保证日常教育指导的常态化、系统化,为广大师生提供层次化、温情化、专业化心理服务。全面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创业扶持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就业创业宣传体系,积极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吉大主页 吉大新闻 吉大电视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 吉林大学 信息公开办公室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