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大学校级领导因公出国(境)
情况公示
根据工作需要,2024年吉林大学共派出13个校级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现将相关情况公示如下:
一、张希等4人赴澳门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3月25日—3月28日,共4天。
团组成员:
张 希,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庆丰,教务处处长
李梅花,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张 羽,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主要任务及成果:访问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出席澳门科技大学24周年校庆典礼。访问期间与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进行工作会谈,就下一阶段重点合作领域进行详细讨论,推动学科间务实合作。访问期间达成多项共识,与澳门大学重点拓展在哲学社会科学、微电子、大健康等学科领域的科研合作和学者交流,开展学生和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项目,与澳门科技大学继续深耕在地学、工学等领域的合作,为双方人员往来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搭建更多项目平台。
经费来源: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
二、张希等6人赴澳大利亚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4月9日—4月13日,共5天。
团组成员:
张 希,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广翠,校长办公室主任
徐淮良,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
王庆丰,吉林大学教务处处长
张 羽,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方 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合作办学科科长
主要任务及成果:访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续签两校合作协议,出席“吉林大学—昆士兰大学双边学术研讨会”,共同举办院长圆桌论坛,进一步推进了我校与昆士兰大学的务实合作,就推动相关领域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前沿科学探索与交叉融合研究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访问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双方开展了密集的工作会谈,深化了彼此相互了解,挖掘了更多共同科研领域,推动实现了双方互学互鉴、拓展合作的目标。
经费来源:张希、张广翠、张羽、方琳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承担。
三、赵宏伟等6人赴英国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5月20日—5月24日,共5天。
团组成员:
赵宏伟,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卢革宇,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周晓勤,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院长
李建华,动物医学学院院长
白 茵,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
刘 爽,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交流与学生项目管理科科长
主要任务及成果:访问曼彻斯特大学,签署双学位项目协议,双方就未来拓展并深化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为我校学生继续赴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搭建平台。访问格拉斯哥大学,举行工作会议,就拓展师生学术交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与科研合作达成了共识。
经费来源:赵宏伟、白茵、刘爽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承担。
四、冯正玉等6人赴日本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5月22日—5月26日,共5天。
团组成员:
冯正玉,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康永刚,校友和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
刘昌松,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李梅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刘 冬,校友和基金工作办公室科长
赵 强,党委办公室正科级秘书
主要任务及成果:访问日本九州大学,深化务实合作,进一步拓展学科交流领域,实现共同发展。访问西南学院大学,双方同意进一步在人文社科领域加强合作,在共同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吉林大学日本校友会三届五次会议暨换届大会,进一步强化了校友与母校间的情感联络,增强了校友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经费来源:冯正玉、康永刚、李梅花、赵强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承担。
五、张希等1人赴英国参加国际会议
出访日期:2024年6月30日—7月5日,共6天。
团组成员:张希,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任务及成果:张希院士应邀出席第50届世界高分子大会,并做大会报告,报告题目是“超分子单体的可控聚合:可循环再生材料制备新路径”,成为在该重要会议上做过两次大会报告的中国学者。此次会议还邀请浙江大学黄飞鹤教授做了大会报告,同一次会议上有两位中国学者做大会报告,在我国高分子历史上属首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上对中国高分子教育和科学进步的认同。
在会议期间,张希会见了华威大学副校长Lawrence Young和分管外事工作的执行副校长Sai Gu等,交流讨论了双方法学院合作事宜。
经费来源:由邀请方和本人科研经费共同承担。
六、蔡立东等4人赴白俄罗斯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6月24日—6月28日,共5天。
团组成员:
蔡立东,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
李梅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王 放,基础医学院院长
陈 昊,外国语学院讲师(兼翻译)
主要任务及成果:参加中白高水平大学校长论坛,常务副校长蔡立东就相关议题作发言报告,进一步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推进中白两国青年的交流交往,为日后我校与白俄罗斯高校合作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和科研合作夯实基础。通过本次出访巩固并拓展与白俄罗斯多所高校的合作伙伴关系,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斯捷潘诺夫物理研究所、白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入工作会谈,就双方开展学者和研究人员联合科研、学术交流等,共同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相关领域共同发展和科学进步达成共识。
经费来源:蔡立东、李梅花、陈昊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承担。
七、姜治莹等5人赴韩国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6月14日—6月17日,共4天。
团组成员:
姜治莹,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张立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王庆丰,教务处处长兼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李梅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郭松洋,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室主任
主要任务及成果:访问韩国汉阳大学和高丽大学;出席汉阳大学孔子学院庆祝孔子学院品牌建设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本次吉林大学代表团访问韩国,是作为唯一一所中方高校代表,陪同怀进鹏部长一行访问汉阳大学,参加座谈交流。本次校级代表团也是疫情后恢复国际人员往来,学校派出的第一个赴韩国访问的校级代表团,对推动学校在韩国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汉阳大学和高丽大学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费来源:姜治莹、李梅花、郭松洋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支付。
八、马琰铭等1人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
出访日期:2024年7月14日—7月19日,共6天。
团组成员:
马琰铭,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任务及成果:马琰铭在会议上主持了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Dynamical Dense Matter 专题环节,向参会学者介绍了学校功能材料的设计、性能预测和优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升了我校在功能材料的表征、设计、性能预测和优化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经费来源:由本人科研经费支付。
九、冯正玉等3人赴巴西、法国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10月8日—10月16日,共9天。
团组成员:
冯正玉,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裘鹏,体育学院院长
王维浩,体育学院讲师
主要任务及成果:参加教育部国际司中巴、中法高校羽毛球交流团组,访问巴西、法国开展交流座谈。代表团以羽毛球为纽带,与巴西和法国的羽毛球运动员、在校大学生等进行了广泛交流,通过球技切磋和文化分享,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代表团还受邀拜访了巴西教育部、巴西联邦区政府、巴西大使馆以及法国大体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机构,进一步促进了中巴、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此次出访活动不仅提升了中国高校羽毛球代表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经费来源:冯正玉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支付。
十、韩喜平等3人赴英国进行公务访问
出访日期:2024年10月21日—10月25日,共5天。
团组成员:
韩喜平,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隋祎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 爽,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交流与学生项目管理科科长
主要任务及成果:代表团应邀出席了吉林大学与牛津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吉林大学—牛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青年学者论坛,推动了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务实的合作机制,鼓励了我校青年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了双方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思想的融合与交流,对进一步提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青年学者的科研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构建新形势下的高层次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平台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代表团一行与牛津大学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拓展师生高层次学术交流项目进行磋商,继续推动我校与牛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达成共识。
经费来源:韩喜平、刘爽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支付。
十一、张希等4人赴新加坡进行公务访问和学术交流
出访日期:2024年12月8日—12月12日,共5天。
团组成员:
张 希,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俊奇,研究生院院长
张 羽,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方 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合作办学科科长
主要任务及成果:
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出席南洋理工大学高分子/超分子聚合物研讨会、吉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三边学术研讨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并就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合作达成共识,推动实现合作共赢。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吉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肝脏病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共建工作启动会,两校计划在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访问期间,张希校长出席第12届新加坡国际化学会议并作大会报告,与该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推动该领域的科研发展,提升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经费来源:张希、张羽、方琳公务出访费用由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经费支付;其他人员经费由派员单位承担。张希校长往返国际旅费和学术会议期间费用由个人科研经费支付。
注:部分团组出访总结因故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线下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