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关于加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制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及《吉林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压实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校、院两级主体责任,构建“校-院双循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现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快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本科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方针,促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品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思路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聚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充分体现学校“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教学传统,以“优化质量标准、强化评价机制、突出结果运用”为基本思路,建立健全以专业质量综合性评价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机制,通过持续改进,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并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落实到本科教育教学各环节,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坚持“学生为本、科学评价、持续改进、追求卓越”质保理念,确保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领学校一切工作,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办学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成效,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促进本科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完善“校-院双循环”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全员、全程、全覆盖的质量管理要求,明确校、院两级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主体责任,建立校、院两级质量管理闭环,并通过校、院两级之间高效协同,持续循环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校-院双循环”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推动质量文化建设。通过建立以专业综合性评价为核心的全链条多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政策制定、专业建设、资源配置、改进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产生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构建内外合作、上下齐心的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体”意识,协同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四)引导教师潜心本科教学。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大对教师教育教学贡献的奖励。以院系为单位,加强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选聘高水平教授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完善教师培训与激励体系,将培训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本科教育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把教授为本科生的授课情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四、建设内容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含组织机构、质量标准、质量监测、质量评价、持续改进等五部分,详见《吉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框架》(附件)。
(一)明确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权责。校、院两级分别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构,明晰校、院两级权责,压实学院人才培养主体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多维协同机制,确保校、院两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平稳运行。
(二)科学制定各环节质量标准。校、院两级要以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为引领,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类文件为基本依据和底线要求,充分考虑我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建设校、院两级本科教育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要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建设质量为主线,以各环节质量标准及其配套制度文件为建设重点,筑牢标准意识,发挥标准的引领导向作用,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三)实现全过程多元质量监测。校、院两级根据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对教育教学各环节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把控,科学地监测和评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构建全要素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建立以校内专业综合性评价及校内专业认证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问题为导向,驱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强化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科学分析监测与评价数据,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形成“计划-执行-评价-反馈-改进”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式”提升。
五、实施保障
(一)强化质量闭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应按评价周期定期向学校校长办公会报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进展。学院应充分发挥院级教学质量管理主体作用,根据评价反馈意见及时组织研究分析,认真制定改进措施并按时限完成改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闭环管理,全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强化结果运用。学校、学院应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效性,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制定及改进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严格将评价结果与各项利益相关工作紧密结合:一是将评价结果与单位及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紧密结合,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单位或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将评价结果与本科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紧密结合,在教学成果奖申报、优势专业(课程、教材等)申报、教研教改项目申报、推免直博等名额分配、教学建设资金分配等工作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首要参考依据。三是将评价结果与本科教育教学各类评奖评优工作紧密结合。在各类单位及个人评奖评优中,将评价结果作为参评资格的重要条件。
(三)强化激励措施。学校应设置各类本科教育教学领域荣誉奖项,对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卓越、贡献突出的学院、职能部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实验员、职员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定期评选校级优秀教学成果,选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学成果,孵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开展优良学风班级、学生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
(四)强化数字化支撑。学校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质量保障工作中。学校应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数字化管理系统”,将质量监控及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及负面影响因素汇入系统,并建立信息台账,由各责任主体单位在系统中便捷处理,将改进工作进展形成可视化界面,帮助提高问题改进效率,确保问题改进无死角。学校应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赋能课堂质量评价等环节,智能化分析课堂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附件:吉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框架